首页

女王第一视角辱骂视频

时间:2025-05-26 03:49:25 作者:人民领袖|这件事 习近平很早就要求“从娃娃抓起” 浏览量:39109

  有故事,有温暖,有力量。

  2004年7月2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栏目发表了一篇题为《精神文明建设要“从娃娃抓起”》的评论。

  精神文化产品的健康与否关系着孩子的“精神空间”和“心理空间”,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

  在这篇评论中,习近平针砭时弊,直言不讳地指出当时“童谣低俗化、成人化的现象比较突出。还有的乱改古诗,乱编‘脱口秀’”问题。

  他有的放矢,以陪伴“60后”“70后”“80后”长大的一系列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为例,要求加大思想道德建设力度,“努力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

  他态度鲜明,清晰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之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直言只有“从娃娃抓起”,才能奠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坚实基础。

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考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2021年全国两会政协联组会现场,总书记与委员们聊起了教育“唯分数论”。

  他坚定地说:“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

  从教育理念上正本清源,总书记要求学校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他特别提醒:“小学、中学甚至是幼儿园,会在人的一生中起很重要的作用,一定要从娃娃抓起。”

  总书记还主张“要引导家长改变重知轻德的倾向”,充分发挥家庭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在他看来,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作为父母和家长,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善于从点滴小事中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丑恶”。

  当今世界,未成年人身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的时代,“成长的烦恼”不容忽视。

  在一次会议上,总书记特别强调:“网络上还有很多污七八糟的东西,未成年人心理发育不成熟,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这些问题属于社会性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研究解决。”

  “从娃娃抓起”这件事,也常常成为总书记考察调研时的关切。

  2019年5月,总书记到江西于都潭头村看望慰问老区人民。当他来到红军烈士后代、退伍军人孙观发家时,刚一进门就被一面“奖状墙”吸引住了。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看望村民孙观发一家人。

  “奖状墙”上一共有24张奖状,都是孙观发的孙子、孙女获得的荣誉。总书记停下脚步,肯定的目光落在这些奖状上,其中一张奖状上面写着“好孩子”三个大字。

  笑容,出现在总书记脸上。

  总书记心中的好孩子,“要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要坚持品德为先”。

  2022年3月30日,在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的植树点,总书记同一起植树的孩子们聊起往事。

  “还记得过年时,我父亲给我女儿包了一个红包,打开一看,是牙签。原来这是老人家平时收集起来的家里剩下的牙签,他对孙女说‘这些都是珍贵的木材,我帮你们存了起来’。第二年,又包了一个红包,打开一看,是纸巾,也是攒的没用完的纸巾。”

  “这些看起来很老土,实则很先进。勿以善小而不为,从一点一滴做起。”

  总书记娓娓道来,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是总书记和孩子们交流时的高频话题。

  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他列举孩子们熟悉的《小兵张嘎》《英雄小八路》《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少年英雄的故事,鼓励孩子们向榜样看齐,“像他们那样追求美好的思想品德”;回到母校和孩子们谈心,他循循善诱,“要自觉加强道德养成,从小就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总书记认为,品德的养成需要丰富的营养、肥沃的土壤,孩子们“把自己的品德培育得越好,将来人就能做得越好”。

  2012年在河北阜平同总书记坐在一方炕上的小男孩唐孝亿,今年已经17岁了。他想快快长大、学得更多。“阳光、质朴,有理想、有志气”,是老师对他的评价。

  正在读高一的社区志愿者纪施雨,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志愿者”,她希望尽自己所能去温暖这个社会。几年前在天津,总书记为一群志愿者真诚点赞,纪施雨就是其中一位。

  四年多前在湖南一所乡村小学,听四年级学生朱锐讲述长征中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战友、自己却在严寒中牺牲的故事,总书记连声夸奖“讲得好”。

  …………

  只要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蔡纯琳

  校 对丨孙洁 孟利铮 毛长志 宋春燕 李英卓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高质量发展是主脉络 民生红利干货满满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广西聚焦医保、就业、教育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持续开展“为民解忧办实事”系列行动。7月1日起,广西正式实施自治区内异地就医“免备案”政策: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在参保统筹地区外、自治区内定点医药机构异地就医购药,实行“免备案”管理服务。

湖南零陵拓宽村民就业渠道 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

上述数据背后亦清晰呈现了两个信息: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新的健康挑战,不同寿命长度面临的现代疾病谱系具有巨大差异;在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下,老年病诊疗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书写“黄金搭档”相互成就更精彩的篇章——巴西各界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

声明说,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28日上午会见了来访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马来西亚)表明愿作为成员国或战略合作伙伴加入(金砖合作机制)”。今年6月,安瓦尔曾称已向巴西总统卢拉表达加入金砖合作机制的意愿。

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累产天然气突破10亿立方米

北京4月26日电(记者 庞无忌)26日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间隙,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薛澜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当下各国对人工智能态度的差异。他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对人工智能态度积极,调查显示,超70%的中国公众是持积极态度的;但在北美和欧洲,持积极态度者不到50%。他认为,这一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各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差别。他以人脸识别技术举例称,中国是人口大国,时常有需要短时间内实现高通量的情景,最典型的就是在火车站。因此,人脸识别技术在中国能够实现更好的应用。

王毅:坚持一中原则,就应该支持和平统一

“当前,数字赋能医疗健康、人工智能促进大健康产业转型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双华数字健康产业园邀请拥有华西学术背景的数字健康创新团队入驻,由华为及其生态伙伴联合在园区打造公共性医疗信创赋能中心,面向园区内外所有企业提供服务。”华西医美健康城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张奇飞说,华西、华为也是产业园名字中“双华”的由来。当前,园区企业入驻率已超过70%,预计未来5年产业规模将突破25亿元。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